国际演艺集聚区的启示

2015-08-21

国际演艺集聚区的形成,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长期作用的结果。全球范围看,真正实现剧院集聚的,主要在美国和英国伦敦。

 

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发展简史

 

    剧院集聚的伦敦西区,是英国戏剧史的写照。以前艺人和戏班子只能在街头和酒吧中流动演出,直到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第一家露天剧院,当时正值英国戏剧的黄金时期,莎士比亚作品深入人心,戏剧开始从流动寻找观众,演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。此后剧院不断增加,逐渐形成规模。现在伦敦西区营业剧院有47家,主要集中在不足2.5平方公里的聚集区内。

 

    美国剧院起步虽晚,但集聚速度和规模却超过了欧洲。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一个剧院相对集中的区域,并形成了纽约、拉斯维加斯、布兰森等数个剧院集聚的演艺之都。

 

    19世纪初,原本散落在纽约各地的演艺从业者,开始进入曼哈顿百老汇大道。1810年,公园剧院第一个出现在百老汇,而真正令百老汇声名大振的是1821年建成的百老汇歌剧院。上世纪20年代百老汇到达鼎盛时期,1925年剧院聚集达到80家之多。二战后,新的价值观和摇滚乐的出现,百老汇无法吸引年轻观众,逐渐没落。

 

    上世纪70年代起,演出商开始从伦敦西区引进《猫》、《剧院魅影》、《悲惨世界》、《西贡小姐》等音乐剧,新生代艺术家也把摇滚乐以及一些创新的艺术形式带进了百老汇。兼容并包,让历史悠久的百老汇获得了第二春。今天百老汇聚集着50家营业中的剧院。

 

演艺集聚区对于经济的带动

 

    2010年伦敦西区观剧人次达到了1400万,创造了5亿英镑的票房收入;西区剧院每年对英国经济的直接贡献超过10亿英镑。根据调查,三分之二的英国游客把到西区观看演出作为伦敦旅游的重要原因,而四分之三的海外游客更把去西区看演出作为伦敦游的重要选项;伦敦西区的物业租金因此水涨船高,常年排名全球第一。

 

    百老汇戏剧产业的经济影响力更加明显。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,而戏剧产业却逆势增长。2008—2009演出季,百老汇演出的票房总收入9.4亿美元;2010—2011演出季票房收入更是一举超过10亿美元;百老汇创造了84,400个就业岗位,并为纽约经济做出了98亿美元的贡献:百老汇观众在看戏以外的消费77亿美元,演出公司制作和运营剧目的消费20亿5千万美元。

 

    百老汇仅占纽约市0.1%的土地面积,直接提供了全市5%的就业岗位和10%的经济产出。每年在百老汇区域发生的直接消费高达49亿美元,其中购物41%、酒店33%、看戏16%,其他娱乐消费10%。纽约年游客量4400万人,在纽约旅游期间的花费超过180亿美元。

 

演艺集聚区的社会影响力

 

    伦敦西区,成为英国戏剧的代名词,是世界公认的音乐剧最重要的原创地。自上世纪60年代起,伦敦西区的原创音乐剧不断输入百老汇,对美国演艺产业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西区名剧比好莱坞大片更有影响力。一部电影只能上映几周,而一部西区名剧可以连续演出数十年。历史上最成功的西区音乐剧《歌剧魅影》,从1986年上演至今已近连续演出了25年,全球总票房高达56亿美元。2008年西区观众有38%为伦敦本地人,43%为来自英国其它地区的游客,19%为海外游客,也就是说,81%的西区观众为英国人。

 

   “百老汇”也成为美国舞台艺术的代名词,人们用这个词来泛指美国戏剧艺术的精粹。在美国,戏剧演员成功的标志,就是使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百老汇大街一家著名剧院的霓虹灯广告上。一出戏在百老汇某一剧场演出成功,就会名扬美国乃至整个世界,该剧就会在多地巡回演出,就像《狮子王》和《妈妈咪呀》。

 

     百老汇已经成为纽约市的象征之一,观赏百老汇歌剧成为多数游客甚至商务客人不可或缺的节目。百老汇观众中63%是游客的,百老汇的观众79%是美国人。纽约及周边地区大约66%的居民,每个演出季至少观看两场百老汇演出,而每个百老汇观众平均每年在百老汇看过4场演出,而占观众6%的“粉丝”2009—2010演出季每人平均观看了15台以上演出,他们购买的门票占所有售出门票的31%之多。

 

演艺集聚区的辐射效益

 

    伦敦西区形成了中心聚集区与边缘扩散区的双层梯度结构。聚集区指集中在海马克特街和沙福兹伯里街两个街区的剧院,构成了伦敦戏剧产业核心集聚区和辐射源;扩散区指在伦敦西区外围的剧院,它们被认为是类似于纽约外百老汇一样的边缘剧场,表演者既有专业演员也有业余爱好者。

 

    百老汇以地理和受欢迎程度分为三层:百老汇剧院、外百老汇剧院、外外百老汇小剧场。外外百老汇有相当多实验戏剧的形式,票价便宜。如果票房向好,就可能上移外百老汇,甚至会在百老汇上演。